当选择焦虑遇上信息爆炸
最近有读者私信问我:「现在每天刷几十个创业APP,看得越多反而越迷茫…」这让我想起用户小李的故事——去年刚毕业的他,在地推、自媒体、电商三个方向反复横跳,光是买教程就花了5000+(嗯哼~是不是像极了你购物车里待支付的课程?)
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「决策瘫痪」。就像走进有200种口味的冰淇淋店,大多数人反而会选择放弃购买(别问我怎么知道的,上周刚经历过这个惨剧)。那怎么破解呢?突然想到…很多资深用户都在用「三圈过滤法」:
这个筛选模型有点东西
假设用户小王想找居家可做的项目,他会先在笔记本画三个重叠的圆环:
✓ 第一圈写「我能做的」(比如文案/设计/社群运营)
✓ 第二圈标「市场需要的」
✓ 第三圈筛「平台验证过的」
这里插播个冷知识~很多项目平台会隐藏「区域热度」数据(笑)。就像上周我发现某知识付费项目在二线城市转化率比一线高23%,这种信息差往往藏着机会窗口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
跟行业前辈聊天时听到个比喻特别形象:选项目就像找对象,光看照片(项目简介)不行,得查征信(平台背书)、聊三观(资源匹配)。比如有用户看到「零基础做跨境电商」就热血沸腾,结果——
「您知道选品要查FDA认证吗?」
「您有测算过海外仓的滞销风险吗?」
「您…」(此处省略导师的死亡三连问)
所以现在明白了吧?为什么有些平台要设置「新手保护期」机制(不是游戏里那个红蓝BUFF哈~),其实就是用算法帮你过滤掉需要特殊资质的项目,这个设计对小白真的友好~
你的选择困难有救了
最后给大家留个思考题:如果同时看到「社区团购招商」和「短视频带货培训」,你会优先考察哪个?(评论区见答案~)这里分享个决策技巧:打开项目平台时,先设定15分钟的「冷静观察期」,重点看项目的退出机制和已有伙伴案例,这招能帮你避开80%的冲动决策~
突然想到用户张姐的金句:「找项目就像逛菜市场,会挑的人总能在新鲜时蔬和干货调料间找到平衡」。那么问题来了——你今天的「购物车」里,是否放着真正需要的「食材」呢?(嘿嘿~)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3647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