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被问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:「那些真正能跑通的生意,为什么总是后知后觉才发现?」(笑)这让我想起上周遇到的案例——某社区运营者张大哥,靠生鲜团购每月稳定变现的生意,居然是在收发快递时发现的商机…
藏在社区里的轻资产模式
大家发现没?那些需要「人传人」的生意反而更持久~像张大哥这样依托社区群做团购的案例,在企鹊桥平台用户中占比已达27%(2023年平台年报)。秘诀在于他们抓住了两个核心:①高频刚需品复购率天然高 ②熟人信任降低决策成本
突然想到…要是早两年知道这种模式,我家楼下水果店老板也不用天天在店里刷抖音等客了(捂脸)。现在他通过平台对接供应链,反而成了三个小区的团购节点~
毛孩子背后的千亿市场
「李大哥的宠物烘焙工作室」这个模拟案例特别有意思~起初只是给自家狗狗做零食,现在竟能接到跨省订单。关键是他根本没开店!通过平台展示作品+同城配送,客单价居然比很多人全职收入还稳定~
「比起追风口,不如找找那些『被迫升级』的传统行业」
——某平台用户转型心得
大家发现规律了吗?像宠物殡葬、中古玩具修复这些小众领域,反而容易出现低竞争高溢价机会。毕竟需求真实存在,只是信息差太大…
普通人怎么避坑?
最近整理平台数据时注意到,成功案例往往符合「123原则」:
1️⃣启动资金≤1个月收入
2️⃣2周内能验证可行性
3️⃣3个以上变现渠道
比如大学生小王做短视频剪辑,就是先接企业宣传片练手,再拓展到婚礼跟拍、知识付费课程(为保护隐私,部分信息已脱敏)
试想下:如果让你在社区便民、兴趣变现、技能服务中选赛道,哪个更适合自己?欢迎评论区聊聊看~
被忽视的信息差红利
最后说个冷知识~某三线城市宝妈群,靠共享育儿师资源实现全员创收。他们的操作很简单:在平台发布需求→匹配专业资源→抽成服务佣金。这种「组局者」模式,是不是比亲自下场更轻松?
(突然收到用户反馈)原来做家电清洗的老陈,最近转型资源对接后,收入结构发生了「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」的转变~果然选择比努力重要啊…
说到底,每个时代都有闷声发展的机会。关键要找到「真实需求」与「自身资源」的交集点。你身边有哪些看似普通却暗藏潜力的行业?来,话筒交给大家→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1399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