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粉丝在后台留言:现在直播带货这么火,如果所有厂家都跳过代理商直接卖货,咱们买东西是不是能便宜一半?这个问题有意思~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中间商到底赚走了哪些钱。
▍物流成本不降反升?
某家居厂老板老张去年试水直播直销,结果发现个怪现象——明明省了给省级代理15%的返点,但每单物流成本却从8元涨到22元!原来省级代理的规模化运输能把零散订单整合成整车发货,而单个厂家直发只能走零担物流。
这让我想起用户李大哥的案例,他在企鹊桥APP发现有个区域物流整合项目,把10家小厂的订单打包议价,硬是把物流成本压回12元/单。突然想到…这不就是新型中间商的价值吗?
▍服务网络才是隐形战场
大家可能不知道,全国90%的空调安装工都挂靠在代理商体系。去年某新锐品牌搞直营,结果618大促时安装延期投诉率飙升300%(模拟数据)。这时候,企鹊桥上有群服务承包商反而吃香了——他们就像「滴滴版售后团队」,哪家品牌需要就接单。
举个真实场景:用户小王通过平台对接了3个家电品牌的联合售后服务,维修响应速度反而比传统代理快2小时。如果是你,会选便宜5%但没保障的直销,还是贵点但有即时服务的渠道?
▍数字化运营的甜蜜负担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很多转型直销的厂家,IT投入反而吃掉原本给代理商的利润空间。某食品企业自建电商团队后,光是数据中台和用户运营系统,每年就要烧掉200多万——这钱原本是地级市代理承担的市场费用啊!
这时候企鹊桥上的数字化服务商就成了香饽饽。就像用户「宝妈娜娜」组队的5人小工作室,同时为7家中小企业提供代运营服务,平摊下来每家成本直降60%。评论区见,你觉得这种新模式算不算另一种中间商?
▍新机会藏在哪?
现在的商业逻辑早不是简单的「去中间化」,而是重组价值环节。企鹊桥APP上有类「资源焊工」特别抢手——他们既不囤货也不开店,专门帮厂家和终端搭建短链服务平台。比如把社区团长发展成「临时仓储点」,既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,又省去店面租金。
举个例子:90后小伙阿杰在平台对接了30家便利店,做成共享前置仓网络。现在他每月靠系统服务费分成,收入比原来做省级代理时还高20%(为保护隐私,部分信息已脱敏)。所以你看,中间环节不是消失了,而是换了个更高效的存在形式~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1515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