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刷到京东上线打车的消息时,我正在帮用户小王梳理他的创业方向。这位做过社区团购的95后突然发来语音:”大平台都开始抢滩出行市场,我们小个体还有机会吗?”
平台为什么要”不务正业”?
仔细观察会发现,这其实是典型的生态闭环战略。就像某社区运营者在企鹊桥分享的经历——当初他开便利店时,发现代收快递能带来30%的额外客流(为保护隐私,部分信息已脱敏)。
京东的这步棋,本质上是在解决用户”用完即走“的痛点。试想下:当你买完家电需要安装服务,或抢购生鲜需要即时配送时…高频场景的叠加,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效应~
普通人能借鉴什么?
最近在企鹊桥遇到个有趣案例:宝妈李大哥原本做童书代购,后来通过平台资源对接了绘本馆线下活动。现在他的客户既能线上下单,又能线下体验,复购率直接翻倍增长。
这种资源嫁接思维其实和巨头们的布局异曲同工。就像咖啡店+书店、健身房+轻食店的模式,关键要找到自己业务链上的服务空白点(突然想到…这不就是甲方霸霸们常说的”用户体验地图”嘛)。
如何避免盲目跟风?
上周帮用户做项目诊断时,发现个值得警惕的现象:很多人把跨界理解成跨行。就像小王最初想做生鲜配送,其实他积累的社区资源更适合做家庭保洁整合服务。
这里分享个简单的方法论:拿出纸笔画出你的用户动线图。从需求产生到服务结束,每个环节问自己三个问题:
1. 客户现在怎么解决?
2. 我的优势在哪?
3. 如何让流程更顺滑?
评论区见——你最近观察到的有趣跨界案例有哪些?来聊聊看(笑)。毕竟在这个万物皆可连接的时代,发现需求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硬通货。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1430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