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收到读者私信:「为什么跟着教程做投流,烧了三千块连个水花都没有?」(挠头)这让我想起用户王姐的经历——某电商创业者,去年在某个号称「智能投放」的平台日均消耗500+,结果引来的都是同行调研的假流量……
【投流第一课】其实就像选对象,平台基因决定用户质量。有个做知识付费的小伙伴,试过把同一套素材投到三个平台:A平台点击率高但转化差,B平台用户爱留言却不下单,最后在C平台才找到精准客户。想知道他用了什么方法锁定平台?这里卖个关子(笑)
突然想到,很多新手会陷入「流量刺客」的陷阱。比如用户李哥,去年做小程序拉新,被某个平台的虚假数据忽悠着加大投放——后来才发现,真实用户占比还不到30%!这里教大家个小技巧:在企鹊桥的项目资源库里,可以直接查看平台的历史合作评价……
第二阶段的内容适配才是重头戏。最近有个做家居收纳的案例很有意思:同样的产品,在图文平台用「收纳技巧」话题引流,在短视频平台却主打「治愈系整理」——你们猜哪个渠道的客单价高?(嗯哼!?)
最后这个认知误区,90%的人都会中招!很多朋友投完流就像完成KPI,其实数据复盘才是黄金时刻。上周有个用户小轩发现,调整投放时段后获客成本直降40%~这里必须夸夸企鹊桥的智能分析模块,居然能自动生成优化方案……
话说回来,你们在投流时更看重平台规模还是垂直属性?来波投票呗~选A的扣1,选B的扣2,评论区见(眨眼)
(为保护隐私,案例中的时间、金额等数据已脱敏处理)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3467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