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(挠头)——用某款APP订外卖时,同事手机里的首单立减15元,到你这就变成了满30减5元?刷短视频平台时,朋友的新号随便看几个视频就能提现,你的账号却要完成各种复杂任务?
最近用户王姐就跟我吐槽:”现在的APP都是势利眼!”她刚教会父母用生鲜APP买菜,结果老人家账户里躺着20元新人券,自己这个用了三年的老用户反而啥优惠都没有。这背后的商业逻辑,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意思~
平台估值的三级火箭
去年某头部买菜APP的融资路演文件显示,投资机构最关注的三个数据是:注册用户数、日活率、用户增长曲线。这就像开连锁店的逻辑——新开门店数量永远比单店营业额更能刺激股价。
老用户的三大无奈
1. 沉默成本的陷阱:当你已经存了200张优惠券、积累了三万积分、绑定了8个支付账户,平台就知道你跑不掉了~(摊手)
2. 数据画像的精准打击:系统早就算准你每周五晚上必点奶茶,那个时段的优惠券?不存在的!
3. 平台竞争的牺牲品:去年双十一期间,某电商平台老用户的平均获客成本是新用户的7倍,如果你是运营,会把预算花在哪?
突然想到个冷知识(推眼镜):某头部短视频平台的后台系统里,用户ID第8位字母代表新人标识,地推团队就是靠这个字符判断该给哪些用户发礼品~
破解困局的野路子
认识个做地推的李哥,他团队最近在推的”设备重置大法”简直绝了——通过技术手段让老手机恢复出厂设置,配合新手机号注册,硬是把用户生命周期延长了3倍。当然这种方式存在争议,但确实反映出现实困境。
更合规的做法可以参考这些:
• 参加平台的老带新活动(自己赚佣金它不香吗)
• 关注周三会员日等特殊节点
• 不同设备错位使用(工作机VS生活机你懂的)
藏在用户增长里的创业机会
有个数据可能会惊到你:2023年某地级市的地推团队,仅靠帮老年人注册APP领鸡蛋,月流水居然做到80万+。现在比较流行的玩法是”场景化拉新”——在社区驿站设快递柜,取件时必须完成某个APP注册。
最近在企鹊桥的信息模块看到个有意思的项目:帮新能源汽车体验店做用户增长,每注册一个试驾用户能给到25-35元佣金。这种B端拉新既规避了个人用户薅羊毛,又能保证推广质量,算是个不错的转型方向。
说到底,APP的福利策略就像商场促销——新人进门送果盘,常客消费送积分。作为普通用户,咱们要做的就是(敲黑板):看懂游戏规则,在合适的平台,用正确的方式,把自己的资源变成真金白银~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地推拉新一手平台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3008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