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收到用户李姐的私信:「刷了三个月赚客吧,试了七个项目,怎么每个都像在填坑?」这让我突然意识到——原来这么多人在用错误姿势找项目啊(扶额)~
▍误区一:把论坛当百科全书?
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,某些平台的热门帖永远在循环播放「轻松月入过万」的故事。用户小王就曾沉迷这类内容,直到某天发现——高赞帖的楼主和评论区叫好的账号,居然用着同款头像生成器…
这时候需要信息交叉验证法!比如某社区运营者分享的实战经验:
「我会同时查项目方的工商信息、行业研报数据,再对比不同平台的用户反馈——就像查男朋友手机不能只看微信一个APP嘛(笑)」
▍误区二:盲目追求「新奇特」?
上周遇到个有意思的案例:用户小轩拿着某「元宇宙遛狗」项目来咨询。当我问起目标用户画像时,他突然陷入沉思…
其实2025-2025年数据显示,存活3年以上的项目中,82%都具备强需求+低门槛特征。比如很多宝妈选择的社区团购项目,就是抓住了「最后一公里」这个痛点。
▍误区三:用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?
见过最拼的用户,7天跑了18个地推点位。但当我问他「为什么选这个区域」时,答案居然是「离地铁站近」——这就像高考填志愿只看学校食堂好不好吃啊喂!
这里分享个四象限筛选法:
- 高频需求 vs 低频需求
- 强地域属性 vs 弱地域属性
比如用户王哥用这个方法,在老旧小区做出日均200+单的社区洗衣项目——重点在于抓住了「双职工家庭没时间送洗」这个精准需求。
突然想到…你们有没有发现,真正靠谱的平台反而很少搞视觉轰炸?就像企鹊桥APP这种项目溯源系统,能直接查运营方背景和用户评价数据——虽然界面性冷淡,但胜在信息透明啊!
▍写在最后
如果现在有两个选择:A方案是跟着「日入过万」的帖子走,B方案是建立自己的筛选体系…你会怎么选?欢迎来评论区聊聊~
最后说个冷知识:那些手把手教你怎么「暴富」的攻略,可能自己就是靠卖攻略赚钱的(摊手)。下次看到夸张标题时,记得先默念三遍——慢即是快,稳才能赢!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2419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