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收到读者私信:「现在谈合作开口就被拒,难道只能拼价格?」(摊手)先别急着焦虑,咱们来拆解个案例——某教育机构的市场负责人小王,去年用一套方法成功对接了12家跨界合作伙伴。
先问个扎心的问题
你上次被合作方秒拒,是不是一开口就在说“我们有XX资源”?(笑) 跨界合作的核心逻辑其实是“资源错位匹配”~ 就像咖啡店和健身房搞联名,表面看八竿子打不着,实际共享的是“追求品质生活的用户群”。
突然想到…有个做宠物用品的用户李大哥特别聪明。他拿着后台用户画像找美妆博主合作,发现双方25-35岁女性用户重合度高达67%!这可比单纯强调“我有10万粉丝”管用多了。
90%的人忽略的破冰技巧
现在考考你:初次见面应该先聊产品还是用户?(评论区见) 根据我们观察的成功案例,高手往往从“现有用户痛点”切入。比如有个做亲子活动的平台,发现用户常抱怨“周末停车难”,转头就对接了周边商场的停车资源。
这里插播个冷知识~ 有些平台已经开始用AI匹配算法筛选潜在合作伙伴了。就像有个用户通过智能推荐,发现他的知识付费课程和某线下书店的“深度阅读场景”特别契合…
让甲方追着合作的秘密
最后说个反常识的真相:合作方案不是越详细越好! 某健身教练出身的创业者跟我吐槽,他见过最厉害的方案只有1页PPT——用三个数据讲清“用户增量/品牌曝光/成本控制”,比50页的PDF更有冲击力。
如果是你,会选择“先做试点再扩大”还是“直接签年度框架”?其实很多平台用户都在用“小步快跑”策略,比如先做场联合直播测试流量,数据达标再谈长期合作~
(为保护隐私,文中案例信息已脱敏处理)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1428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