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有人问我(笑):“现在做地推拉新还能行吗?”这个问题就像问“夏天卖冰棍能不能赚钱”——关键得看你在哪卖、怎么卖~
突然想到用户王哥的案例:这位40岁的前销售主管,去年转型做社区推广。他跟我吐槽:“第一天在超市门口站了8小时,注册量还不到10个,你说这活还能干?”(嗯哼!?)
其实地推拉新的核心逻辑很简单——流量×转化率×客单价。但为什么新手总在第一步就翻车?很多人在选址时就犯了个致命错误:误把“人流量”当“目标流量”…
举个例子:推广生鲜APP去早市地推,和在高端小区门口推广理财课程——你觉得哪个场景转化更高?
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:某大学生团队在高校推广阅读APP时,专门设计了“扫码送书签+抽纸质书”的组合策略。这种简单粗暴的福利设计,让他们的转化率比同行高出近2倍~
现在很多推广者已经用上智能工具——比如在企鹊桥APP就能实时查看周边竞争密度热力图,还能根据产品特性匹配推广方案。毕竟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就过去了,你说是不是?(嘿嘿)
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:做得好的地推团队都在悄悄做“场景预判”。比如下雨天在商场出入口推打车软件,夏天傍晚在公园推运动类APP…这种对用户心理的精准把控,才是拉开差距的关键~
最后说个扎心的事实:80%的新手都败在资源整合。你知道吗?有些成熟推广者会在企鹊桥这类平台同时接3-5个同场景项目,把单次地推成本分摊到多个品牌方——这种操作,教科书上可不会教!
(评论区见)你在地推时遇到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?选A人流量少,还是B用户信任度低?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4192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