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后台看到个有意思的提问:「软件拉新是不是都在法律边缘试探啊?」用户王哥说他在某平台做APP推广时,总担心自己游走在灰色地带…(嗯哼!?)
先上结论:关键看推广方式
上周碰到个典型案例:用户小苏在某社交平台用「注册送现金」的话术拉新,结果被系统判定违规——这里就涉及到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12条关于虚假宣传的界定啦~
注意这3类高危操作
突然想到…去年某地推团队用「共享充电宝」名义套取用户信息,最后被定性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——这种「挂羊头卖狗肉」的操作千万要避开!
有个用户让我印象深刻:李姐做教育类APP推广时,坚持「三不原则」——不代注册、不虚构福利、不诱导未成年人。她的账号存活周期是普通推广者的3倍以上…
合规技巧藏在细节里
比如某大学生通过企鹊桥APP接单时发现:正规平台的项目详情页都会标注「授权书编号」和「合规指引」——这种就像给项目上了双保险(笑)
评论区见!你们遇到过哪些「看着靠谱实则高危」的推广套路?我在线帮大家分析~
工具比努力更重要
最近帮粉丝看案例时发现:用合规筛查工具的项目通过率提升76%——就像开车要看导航仪,做推广也得有专业工具护航嘛~
最后灵魂拷问:如果是你,会选「高佣金无保障」还是「中等收益有背书」的项目?欢迎在评论区battle你的选择逻辑~
*案例均来自企鹊桥用户脱敏数据,具体效果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4128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