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总有人抱怨”渠道都被中间商截胡”?
最近遇到用户王哥的吐槽特别有意思(笑)——他花半个月谈的社区团购拉新项目,最后发现佣金比直接对接平台少了40%!这就像点外卖被抽成,明明自己跑腿,钱却进了别人的口袋~
其实这种情况在行业里太常见了。很多新手容易陷入“资源套娃”陷阱:A说自己是总代,B声称有独家资源…信息每转手一次,成本就叠加一层。突然想到——如果你要买演唱会门票,会选黄牛还是官方渠道?
突破困局的”傻瓜式”解法
某大学生团队最近的操作很有意思(模拟案例)。他们通过平台用户的推荐,直接联系到某生活服务类APP的市场部。用负责人原话:”跳过3层中间商,结算效率反而提升了200%”(嗯哼!?)
这里有个选择题:当遇到需要资质审核的项目时,你会——
A. 找朋友借营业执照
B. 选择平台认证的合规项目
C. 直接放弃(评论区见)
藏在趋势里的”直连密码”
据2023年移动互联网推广白皮书显示,直接签约服务商的团队收益稳定性是转包渠道的3倍以上。就像网购要选旗舰店,找渠道当然要认准“官方认证”标识~
用户小苏的经历很有代表性(模拟案例)。原先她在微信群接单,经常遇到“做完任务不结款”的情况。后来通过平台的项目保障体系,不仅结算周期缩短,还能实时查看任务进度…(嘿嘿,真香定律虽迟但到)
说到底,找渠道就像玩俄罗斯方块——重要的不是手速,而是看清模块的真实形状。下次当你面对”独家资源””内部通道”时,不妨多问一句:这个信息经过几手转包?它的原始发布方到底是谁?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4121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