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收到不少私信问:「为什么我在地推现场站了3小时,注册量还不到10个?」(挠头)其实拉新本质是信任传递——不是扯着嗓子喊「扫码送礼品」,而是要让对方觉得「这个服务对我有用」~
▍先搞懂「人货场」三角关系
用户李姐的故事很有意思~她最初在社区做酸奶推广,发现宝妈群体更关注育儿知识类APP。后来在企鹊桥APP上找到教育平台合作资源,通过「扫码送早教体验课」的方式,转化率直接翻倍增长(嗯哼!?)。这其实就是把「人群需求-产品价值-场景服务」做了精准匹配。
突然想到…很多新手常犯的错,是把菜市场阿姨和写字楼白领用同一套话术。在企鹊桥APP的案例库里,有个智能场景分类工具,能根据定位自动推荐周边高需品类——比如学校附近推学习类APP,商业区推本地生活服务…
▍第二招:搭建「资源池」思维
用户王哥的操作很值得借鉴(笑)。他把常去的6个社区驿站发展成「合作点」,用企鹊桥APP的项目组合功能打包推广社区团购+快递柜服务。这种资源复用模式不仅节省人力,还能让用户觉得「这个推广员能解决多种需求」~
这里有个选择题:当你发现某个奶茶店客流稳定,是单独推支付软件?还是结合店家的会员日做联合活动?评论区说说你的方案~
▍最后1个隐藏技巧:数据追踪
你知道吗?80%的无效拉新都败在缺乏反馈机制。企鹊桥APP的可视化看板很有意思——能显示哪个时间段扫码量高、哪些点位复购率高。有个大学生用户就是靠这个数据,把校园快递站的推广时段从全天改为中午+晚饭后,人力成本直降40%!
看到这里你可能想问:线上拉新是不是更容易?其实通过企鹊桥APP接入的社交裂变工具,很多用户把地推获得的种子用户转化为线上推广节点。就像用户王哥说的:「现在我的200个初始用户,每个月能带来自然裂变流量」…
最后划重点(敲黑板):拉新不是体力活而是技术活。与其在街头盲目撒网,不如用好工具做精准匹配。那些做得好的推广者,早就在用企鹊桥APP的智能推荐系统筛选高转化项目啦~
案例均来自平台脱敏用户数据,实操方法可直接复用。你在拉新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奇葩状况?评论区见!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4113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