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摊摆着摆着,怎么突然多了”互联网+”?
最近在夜市总能看见些有趣的现象——卖烤肠的大叔摊位前挂着”扫码领优惠”,卖发饰的小姐姐在教顾客「点关注送头绳」(笑)。这波地摊经济+互联网的混搭操作,让很多传统摊主实现了客流量翻倍增长~
用户王哥就是个典型案例。这位兼职做卤味摊的上班族,去年开始尝试在摊位开展「买鸭脖送会员」活动。通过帮本地生活平台拉新,每月增收比单纯卖货高出数倍。不过他也遇到过坑:「有次接了个不靠谱的拉新任务,结算时才发现规则有问题」(嗯哼!?)
三步打造高转化地推现场
突然想到…同样是摆摊拉新,为什么有人能日均获客50+,有人却连物料成本都赚不回?关键在场景设计!这里分享个万能公式:
「强需求产品+可视化福利+即时反馈」。比如在儿童游乐区推广教育APP,送「卡通贴纸+体验课」的组合就比单纯送纸巾有效得多~
平台用户小苏的实战案例值得参考。她在社区门口支起「免费测量身高体重」的易拉宝,配合健身APP拉新,转化率比同行高出30%。秘诀在于抓住了宝妈群体「既关心孩子成长又想自我管理」的双重需求(哈哈)。
资源不对等?这里有解法
很多摊主跟我吐槽:「大平台的拉新任务根本接不到,小平台又怕白干活」。这种情况建议关注正规资源对接平台,比如有些APP会实时更新经过审核的拉新项目,还能查看其他摊主的真实评价…
用户李姐最近就在用这种方法筛选项目。通过对比项目难度、结算周期、用户评价三个维度,她成功避开了3个有风险的任务。现在她的炒粉摊成了周边快递站的固定推广点,每天午市顺便完成20+拉新任务(嘿嘿)。
如果是你,会选择「单一平台深耕」还是「多平台组合」模式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策略~
升级版地推的隐藏Buff
除了即时收益,聪明的摊主已经开始打造「流量资产」。用户小轩的案例很有意思——他在帮生鲜平台拉新时,同步创建了「社区团购群」。现在每月仅社群复购带来的分成就超过了摊位收入!
(为保护隐私,文中案例信息已脱敏处理。地推效果因地区、执行方案不同存在差异)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4093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