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发现个怪现象——很多人举着手机满大街求注册,结果转化率还不到隔壁奶茶店试饮活动的三分之一(笑)。做推广拉新,光靠体力真的行不通吗?
先看这个经典翻车现场
用户王哥去年在步行街推广某购物APP,“下载就送抽纸”的招牌挂了整月,结果80%大爷大妈领完赠品就卸载。直到他在企鹊桥看到“三公里精准拉新”攻略,才发现自己犯了两个致命错误:
- 没区分「薅羊毛用户」和「价值用户」
- 用「通用话术」对待所有年龄段
这三个底层逻辑越早懂越好
①用户洞察比话术更重要
上周有个宝妈问我:”在小学门口推教育APP,为什么家长看都不看?” 反问了她三个问题:
「接送孩子的通常是爷爷奶奶还是父母?」
「他们当时最着急的事情是什么?」
「手机里有没有装同类软件?」
突然想到,企鹊桥APP的项目详情页里,都会标注「核心用户画像」和「竞品对比图」,这可比盲目扫街高效多了~
②设计裂变链条的小心机核心技巧
用户李姐去年推广社区团购平台,用「邀请3人解锁9.9元鸡蛋」的玩法,两个月做到片区前三。这里藏着个反常识逻辑:
“满3人才能享受”比”邀请1人立减5元”的转化率高2倍“(据2023年裂变活动白皮书)
企鹊桥的项目库里,专门整理了「阶梯式奖励方案包」,新手照着模板改就能用~
评论区考考你
如果要在大学城推广健身APP,下面哪个方案更优?
A.注册送月卡
B.邀请室友组队享年卡5折
C.上传体测报告兑换私教课
(把答案留在评论区,抽3位送运营干货包)
③资源整合决定收入天花板
认识个00后姑娘,专门在企鹊桥对接地推团队和品牌方,自己赚渠道差价。用她的话说:
“比起亲自下场,不如做资源连接器“
现在她手里握着20+商家的长期需求,很多推广任务直接派给合作团队。这思路,是不是比单打独斗聪明多了?
说个扎心真相
为什么你总觉得推广难?可能「项目本身」就有问题!最近帮粉丝看了个案例:某阅读APP要求新用户连续7天签到才能提现奖励,这种反人性的设计,神仙也推不动啊(摊手)~
最后给个避坑指南:
➤ 查看项目方的「结算周期」和「历史履约率」
➤ 优先选择「按日结算」的轻量级任务
➤ 警惕需要「预缴费用」的合作方
案例素材来自企鹊桥用户库,为保护隐私,部分信息已脱敏。历史数据仅供参考,具体效果因项目而异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4090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