▍为什么同样做拉新,有人收益高有人却喊不赚钱?
最近有个用户李姐找我吐槽(哭脸):“明明都是推广同款APP,为啥隔壁王哥的单价能比我高3块?”其实这事儿啊~就像菜市场买菜,早市、晚市、批发市场的价格能一样吗?
举个场景:用户王哥去年通过企鹊桥APP对接服务商,直接拿到了某生活类APP的「首发期」推广权限。这时候平台为了冲数据,不仅单价高还有额外奖励。而很多人在公开渠道看到的,可能是经过多层转包的常规单子,自然收益差距就拉开了~
▍打破信息差的2个关键动作
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比喻——做拉新就像玩俄罗斯套娃,找到最里层那个娃娃才有价值(笑)。这里分享个真实案例:某大学生小苏通过企鹊桥APP的资源筛选功能,发现某短视频平台在二三线城市的拉新单价,居然比一线城市高15%!
关键点来了:
1. 优先选择区域性新业务(比如社区团购定向城市推广)
2. 关注平台活动周期(每月25号后常有冲量需求)
你平时会更关注哪个维度?评论区聊聊~
▍这些操作细节正在影响你的收益
上周遇到个用户小轩,他的经历特别典型(嗯哼!?)。明明拿到了高单价资源,却因为操作流程不规范被扣了30%结算款。这里划个重点:
合规操作三要素:
✔️ 确认用户设备的网络环境纯净(比如未安装过同类APP)
✔️ 严格按照注册链路指引操作
✔️ 保留完整的操作过程截图
突然想到个冷知识:很多高单价单子对用户画像有隐藏要求,比如某支付类APP更倾向30-45岁用户。这些细节,你在接单前会重点确认吗?
▍给新手的实用建议
最近有个现象挺有意思——很多宝妈用户通过资源组合实现收益翻倍。比如用户王姐把企鹊桥APP上的本地生活类和工具类APP推广组合操作,利用同一批用户实现多次转化。
最后划重点:
• 新手建议从3-5个关联性强的品类切入
• 每周三上午10点关注平台新资源推送
• 建立自己的用户画像库提升匹配效率
(为保护隐私,文中案例涉及用户信息已做脱敏处理)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4086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