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收到读者私信:「为啥同样的APP拉新项目,有人能月入五位数,我却总被中间商抽成?」(嗯哼?这题我会!)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看似简单却暗藏门道的领域~
当我们在说”一手渠道”时
到底在说什么?
用户王哥的故事很有意思——这个某三线城市的地推团队长,去年用传统方式做社区拉新,转化率始终卡在行业平均线。直到他搞明白「渠道商分阶」这个概念…
原来渠道商也分四个层级:品牌直签→区域代理→转包团队→个人中介。举个栗子🌰,就像水果从果园到果摊,每层都在损耗新鲜度(也就是利润空间啦)~
三大特征识别核心渠道
突然想到个经典问题:怎么判断对方是不是真·一手?这里分享个「三看原则」:
- 看数据响应速度(正经渠道都有实时后台)
- 看结算周期(超过15天的要警惕)
- 看风控体系(完善的防作弊机制才是保障)
用户李姐就吃过亏——之前跟着某”金牌渠道”做阅读类APP推广,结果因平台查重机制不完善,三个月努力全打水漂(哭)…
资源整合才是终极解法
现在有个新趋势:越来越多团队开始用平台化工具管理多个渠道。就像开连锁店要用的ERP系统,能实时比对各渠道的:
- 项目稳定性指数
- 历史纠纷率
- 区域饱和度
评论区见👉你们遇到过哪些渠道商的”骚操作”?来互相提个醒~(笑)
注:文中案例来自平台用户调研,为保护隐私已做脱敏处理。渠道分级模型参考《2023移动应用推广白皮书》
最后送大家个避坑口诀:「查资质、核数据、留凭证」。记住啦~下次找渠道商时,可别让渠道”踩雷”变”踩雷”(哈哈)!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4085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