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?
最近和用户王姐聊天,这位在二线城市经营奶茶店的老板娘,说起美团推广就直摇头——”明明每天烧着三位数的推广费,订单量却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…”(嗯哼!?)其实这种情况太常见了,很多商家总以为只要砸钱买流量就能解决问题,结果往往事倍功半~
误区一:把推广费当”入场券”
突然想到去年接触的某火锅店案例,老板李哥坚持认为”推广费=曝光量”,每天机械重复着加价-调价的操作。直到某天发现——推广排名上去了,转化率却跌到谷底!这就像在闹市支了个豪华摊位,却忘了挂招牌写菜单…
这里有个小技巧:尝试用AB测试法,把预算拆分成不同时段、不同人群包。比如平台用户小苏就通过这个方法,在不增加预算的情况下,让午市订单量提升了30%+(为保护隐私,部分信息已脱敏)
误区二:盲目迷信”黄金位置”
评论区见!有多少人觉得首页推荐位就是流量密码的?举个真实场景——用户张叔的面包坊抢到首页banner后,日均访问量确实翻倍,但客单价反而降了20%!原来新客大多是被低价引流款吸引,根本不符合店铺定位…
误区三:把运营当”单机游戏”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会玩的商家都在建立推广矩阵。比如某轻食店老板,把美团推广和社群运营、异业合作打组合拳。具体怎么操作?他们通过专业工具筛选出5公里内的写字楼用户,再配合定向优惠券发放——这招可比无脑烧钱聪明多了~
这里分享个冷知识:据2023年本地生活服务报告显示,采用多渠道联动策略的商家,客户留存率是单一渠道推广的2.3倍(历史数据仅供参考)
说点掏心窝的话
做餐饮的朋友应该都懂,推广这事儿就像做菜火候——大火爆炒虽然过瘾,但小火慢炖才能出真味。如果现在让你选,是继续在美团后台”盲人摸象”,还是用专业工具实现精准控流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~
*本文案例均来自平台脱敏用户数据,实操方法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3783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