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总有人能找到靠谱项目?
最近很多小伙伴问我:同样刷手机看项目,为什么总有人能快速找到靠谱商机?举个真实场景——用户王姐原本是位全职妈妈,通过系统筛选方法,三个月内就确定了社区团购方向,现在运营着5个500人社群(为保护隐私,部分信息已脱敏)。
这里有个关键差异点:会筛选的人都在用需求漏斗模型。先框定时间/资金/能力边界,再用排除法过滤掉90%不靠谱选项。就像淘金要先选对河床,而不是乱挖~
避开这3个认知陷阱
“这个项目别人能做成,我肯定也行!”——停!这里藏着幸存者偏差。模拟案例中,用户李哥曾盲目跟风网红奶茶加盟,后来发现总部给的「日均200单」数据,实际是直营店的…
更隐蔽的坑是沉默成本陷阱。当你已经投入三个月时间,发现模式跑不通时,是及时止损还是硬扛?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~
突然想到…很多新手会忽略合规性审查。有位大学生用户差点掉进「无资质教育培训」的坑,幸亏在签约前查了企业征信(笑)现在他专门帮人做项目背调服务。
5步锁定潜力项目
怎么判断项目有没有「钱景」?分享个实战框架:
- 需求真实性验证(别信假数据!)
- 模式可持续性分析
- 投入产出比测算
- 风险防控方案
- 退出机制预设
用户小苏就是用这个模型,从20个备选项目中筛出了二手书循环项目。现在他的项目存活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不少~
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机会
你知道吗?2023年有个冷门赛道突然爆发——中老年短视频剪辑。用户张姐原本是影楼修图师,转型后现在专门教银发族玩转短视频,单个教程播放量经常破10w+(嗯哼~)
这种需求迁移现象特别值得关注。就像地推从发传单进化到社区团购推广,本质都是线下流量运营,但形式更轻量化了~
其实找项目就像玩拼图,既要看清单块形状,更要把握整体图案。那些持续成功的人,不过是掌握了系统筛选+快速试错的方法论。话说你最近在关注什么新领域?评论区一起头脑风暴呀!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3644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