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音乐人开始「组队打怪」
最近刷到用户小苏的朋友圈——这个北漂七年的独立音乐人,突然晒出了和某顶流歌手的录音室合影。后来才知道,他通过某平台的信息模块,成功入选了《音乐缘计划》的创作人配对库(笑)~
现象级企划背后的「资源密码」
现在音乐圈流行这么句话:「单打独斗写demo,抱团取暖做企划」。像江苏卫视的《音乐缘计划》,就把「老带新」玩出了新花样:
- 方文山×新锐词作人的「48小时命题创作」
- 周深手把手教新人调试vocal效果器
- AI作曲模块的「人机对抗赛」
这类项目最妙的是——既保留了创作自由,又提供了顶级资源支持。就像用户李哥说的:「以前要跪着求demo试听,现在能站着选合作对象」。
这届音乐企划的「隐藏菜单」
除了大家熟悉的综艺类企划,还有三类资源值得关注:
- 技术流:讯飞音乐×摩登天空的AI古诗谱曲计划,让《关雎》有了trap版本
- 垂直类:福麦音乐专攻企业主题曲定制,某奶茶品牌神曲播放量破亿
- 长线型:浪潮评委会的「20年200佳」评选,直接带火了一批冷门专辑
突然想到——上周在企鹊桥看到个「城市声音采集」项目,招募会编曲的在地文化记录者。这种跨界玩法,可比单纯写歌有意思多了~
音乐人的「资源导航仪」
新人常问:这些优质企划到底去哪找?这里说个真实场景——用户王姐白天在琴行教课,晚上就在信息平台筛选项目:
早10点 | 查看平台推送的AI作曲比赛 |
午3点 | 参与线上创作人交流会 |
晚8点 | 提交某动漫OST的应征demo |
现在的资源平台能做到——实时更新20+细分领域的音乐需求,还能根据你的作品风格智能推荐项目。就像给音乐人装了台「资源雷达」~
写在最后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——00后音乐人谈合作,开口先问「你这个企划的S级资源是什么」。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,或许我们该重新理解「抱团取暖」:
它不是妥协,而是让才华×资源产生化学反应。就像用户小轩的个性签名:「我可以孤独创作,但拒绝独自发光」。
你在音乐路上遇到过哪些神仙合作?评论区蹲一波故事~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地推拉新一手平台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2864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