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读者私信问我:「为什么跟着星推联盟的教程做推广,效果还是不如别人?」(笑~)这让我想起用户李姐的故事——去年她跟着热门教程学地推,三个月换了5个项目都没起色,直到调整了方法…
误区一:只看佣金高低,忽略生态位匹配
很多人选项目就像在快餐店点餐——哪个套餐返佣高就选哪个。但用户小苏的经历很有意思:他同时操作社区团购和APP拉新,前者佣金是后者的3倍,但实际收入却是后者更高。为什么?
「突然想到个比喻——穿40码鞋的人硬要挤进39码爆款鞋,脚疼还得贴创可贴~」小苏后来发现,自己所在的大学城更适合做年轻人聚集的APP推广。通过企鹊桥APP的项目匹配测试,他找到了更适合自己资源禀赋的方向…
误区二:盲目复制话术,缺少场景适配
「老板:这套地推话术是总部给的标准化流程」「我:但菜市场阿姨和写字楼白领吃同一套话术?」(摊手~)这是用户王哥的真实遭遇。他接手某个生鲜平台推广时,发现教培机构门口发传单的转化率,居然比菜市场高2倍!
后来他在企鹊桥的案例库里发现个妙招:把目标人群细分成「接送孩子的家长」和「下班顺路采购的上班族」两组,针对性设计了两套不同的话术方案。猜猜转化率提升了多少?
误区三:单打独斗作战,不懂借力平台
上周遇到个典型案例:大学生小轩为了找靠谱推广项目,同时在7个微信群蹲守信息。结果要么错过项目上线时间,要么被中间商抽成——典型的「用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」!
现在很多聪明人都在用星推「联」萌模式(谐音梗预警~)。比如用户周姐通过企鹊桥的资源看板功能,能实时查看周边3公里内正在招募的推广项目,还能直接对接品牌方资源…
文末留个互动题:当你发现某个项目的实际转化率只有宣传数据的1/3时,会坚持优化还是及时止损?评论区见~(为保护隐私,文中案例信息已脱敏处理)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2405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