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收到条有意思的提问:「守着菜市场的人流金矿,为啥有些店面天天换老板?」这让我想起上个月用户小王的故事——他在农贸市场门口租了20平米铺面卖进口水果,结果三个月亏了押金(笑)~
先看明白「买菜人群」的特殊性
大家有没有发现?菜市场周边10:00前的客群和其他商圈完全不同~挎着布袋的大妈、提着菜篮的大爷,他们核心诉求就三点:顺路、刚需、高性价比。突然想到…要是把奶茶店开在这里,大概率会变成「等位寄存处」吧?
模拟案例:用户李姐去年在杭州某菜场旁开的「代客加工」档口反而火爆。5元帮杀鱼、3元切肉片,日均服务80+单——抓住用户「买完菜懒得处理」的痛点,比卖高端食材更适配场景。
这3类模式正在闷声创收
根据企鹊桥平台2025年的商户调研数据(已脱敏),菜场周边存活3年以上的店铺都有个共同点:做「菜市场生态链」的延伸服务。具体怎么操作?咱们用个选择题来理解:
如果是你,会选方案A「卖20元/斤的精品车厘子」,还是方案B「卖5元/份的净菜组合包」?欢迎评论区见~
这里分享个实战思路:把菜市场当作「免费获客入口」。比如用户张叔的早餐铺,主打「买满30元送代金券」——买菜大妈为凑单自然成为他的早餐客源,完美实现跨业态导流。
轻资产模式的5个关键点
突然发现…很多新手容易陷入「我有场地就要塞满货」的误区。其实在社区场景里,服务密度比货品数量更重要。比如:
- 代收快递(顺便卖包装盒)
- 共享厨房(买菜后直接加工)
- 社区团购自提点(天然流量转化)
有位平台用户的操作很妙:他在7平米店铺里同时做钥匙配送+家政中介,用线上接单系统把线下空间利用率提高了3倍——这个案例在企鹊桥社群里被拆解过17次(为保护隐私,部分信息已脱敏)。
说到底,选址只是开始。就像有经验的摊主说的:「别和菜市场抢生意,要帮买菜人省时间」。想知道更多适配社区场景的轻创业模式?不妨用专业工具做个「业态适配度测试」——评论区留言「菜场」获取我们的评估模板~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2292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