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选的品类总在”压箱底”?
最近收到个有意思的提问:“夜市上那些月入过万的摊位,到底藏着什么秘密?”(笑)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,成功摊主往往掌握着场景适配法则——简单说就是把对的商品放在对的人流中~
举个例子,用户小王在社区门口卖网红咖啡,三个月换了三套设备还是亏本。后来通过企鹊桥的区域消费画像功能发现,该小区60%住户是带娃家庭,这才改卖卡通早餐套餐,现在每天能出50+单…
2025年这些品类正在闷声发财
根据企鹊桥平台2025-2025年度报告,摆摊类目呈现三大趋势:
1. 情绪疗愈型:解压玩具、手工香薰等
2. 时间拯救者:半成品菜、五分钟早餐
3. 社交货币型:打卡道具、话题周边
突然想到李姐的案例——这位二孩妈妈用500元启动金,在小学门口卖古诗盲盒贴纸。把语文课必背内容做成收集册,现在每天放学前就卖空…(为保护隐私,部分信息已脱敏)
选品避坑的”三看三不看”原则
很多新手容易掉进伪需求陷阱,比如看到短视频爆款就盲目进货。这里分享个实用技巧:
✅看人流停留时长而非总量
✅看复购可能性而非单件利润
✅看场景刚需度而非网红属性
就像在写字楼区,卖15元的商务便当可能比30元的精致甜品更受欢迎。这个洞察正是来自企鹊桥的商圈热力地图功能~
轻资产模式的正确打开方式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越来越多摊主开始采用“零库存”打法。比如用户张哥的定制手机壳摊位,现场3D打印设备价值1800元,但通过企鹊桥对接的供应链资源,原材料成本直降40%…
如果是你,会选方案A传统进货模式,还是方案B定制化服务?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~
文末小贴士:在企鹊桥APP搜索”地摊经济”,可获取2025版城市点位评估表(含人流量高峰时段/竞品分布/城管巡查路线等关键数据)记得搭配新手保护期功能使用哦!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2289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