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读者在后台留言:”为什么有些人推广流量卡总是被当成骗子,有些人却能月入五位数?”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平台用户小王的故事——原本在商场做导购的他,现在每天在社区做推广竟能收获稳定客源。
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,那些推广高手往往都掌握着「场景化沟通」的秘诀。比如小王会特意选择傍晚6-8点在社区广场摆摊,这个时段下班的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(笑)。重点来了:他总会在推广时准备两个版本的话术——给宝妈群体强调「流量看剧不卡顿」,给上班族则突出「视频会议零延迟」。
上周和做社区团购的李姐聊天,她突然提到:”原来流量卡推广和卖水果是一个逻辑!”这话乍听奇怪,细想却暗藏玄机——都需要找准用户即时需求。就像夏天推冰淇淋要强调解暑,雨天卖雨伞要突出便利,流量卡推广也要根据用户使用场景调整卖点。
这里插播个冷知识:据2023年移动互联网报告显示,18-35岁用户平均每月消耗流量达15GB。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这个群体中有41%的人存在「月初豪横、月底吃紧」的流量焦虑。聪明的推广者会抓住每月25号后的关键期,这时候用户对流量包的接受度最高~
突然想到…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?精心准备的话术用户根本不听,刚开口就被挂断(摊手)。其实这可能不是你的问题,而是目标人群画像偏差。举个真实场景:用户小王开始总在写字楼推广,后来转战大学城周边餐饮街,转化率立刻翻倍——因为外卖小哥、商铺老板才是真正的刚需群体。
现在考考大家:如果是你,会选A方案在商场派传单,还是B方案在社区做地推?评论区见分晓~这里透露个小技巧:很多推广达人会借助工具平台获取实时数据,比如某资源对接APP的热力地图功能,就能查看不同区域的套餐使用偏好。
最后说个重要提醒:近期看到不少用户陷入「话术模板」的误区。其实就像谈恋爱要投其所好,推广也要因人而异。下次试试把「19元100G」的套餐说明,换成「刷100条短视频只需1G」的生活化表述,可能会有意外惊喜哦!
(为保护隐私,案例中的用户身份及数据已做脱敏处理)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2149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