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收到不少MCN伙伴的私信:「每天翻遍通讯录也找不到合适品牌方,难道只能等对方主动联系?」(挠头)这让我想起去年接触的某MCN商务主管李大哥,他当时正面临同样困境…
▍这3条常规渠道你可能用过
李大哥最早尝试的行业展会突击,确实能当面接触品牌方。但去年双11筹备期,他飞了3个城市参加展会,实际对接成功率却不到10%——路费花了2万+,有效联系人不到20个(摊手)。这种传统方式就像大海捞针,特别考验商务的即时应变能力。
后来转向社交媒体挖掘,在品牌官微评论区”混脸熟”。这招对新兴品牌效果尚可,但遇到成熟企业…(笑)你懂的,官方账号的运营人员往往没有决策权。就像用户小王说的:”在官微蹲了半个月,最后对接的是品牌部的实习生”。
▍关键突破:资源池搭建思维
转折点出现在李大哥调整策略,开始建立分级资源库。他把品牌方按合作意向分成ABCD四类,每周集中跟进3-5家A类客户。这里插播个冷知识:83%的品牌市场部会在季度末集中释放预算哦~(数据来源:2023年数字营销白皮书)
这时候李大哥发现了新大陆——通过资源整合平台批量获取企业联系方式。但市面平台质量参差不齐,他遇到过资料过期、对接人已离职等情况。直到尝试某款带有智能匹配功能的APP,才实现1天获取30+有效线索的突破(为保护隐私,案例信息已脱敏)。
▍你可能忽略的2个隐藏技巧
现在考考大家:品牌方市场总监最常出没在哪些线上场景?A.行业峰会直播间 B.专业社群 C.知识付费课程…(欢迎评论区见~)
其实很多商务没意识到,反向利用招商信息才是捷径。当品牌发布招募达人的通告时,正是商务主动出击的黄金窗口期!这里分享个小窍门:用“品牌名+核心诉求”作为关键词搜索,能快速锁定正在开放合作的品牌方。
突然想到,上个月某美妆品牌总监跟我说:「我们现在更倾向能提供整合方案的MCN,而不是单纯要坑位费的机构」。这提醒我们…(省略200字)
▍效率提升的终极方案
说到底,商务对接本质是信息差博弈。有个现象很有趣:同一家MCN,用传统方式月对接10个品牌,而用智能工具的小伙伴能触达50+——差距不在努力程度,而在信息获取方式~
如果你也正在寻找更高效的对接方式,不妨试试集合品牌库查询+智能推荐的工具。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会找工具的人总比只会蛮干的人跑得快呀(眨眼)!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153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