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收到雅安小伙伴的提问:手握50人地推团队,在川西这座「雨城」能找到什么好项目?这让我想到去年接触的用户小王——同样是川西某县城的地推负责人,他带着团队从传统发单页转型做社区服务,现在每天能触达20+小区(为保护隐私,部分信息已脱敏)。
很多朋友以为地推就是扫街发传单,其实现在「社区场景运营」才是新趋势~比如小王团队最近在做的生鲜平台社区自提点项目,通过帮居民代收包裹+引导线上下单,既赚服务费又有推广收益。突然想到,雅安作为川藏线重要枢纽,这种「最后一公里」服务是不是特别有市场?
这里分享3个已验证的转型方向:
1. 本地生活类:社区团购自提点运营(每日2-3小时服务时段)
2. 新零售推广:连锁便利店智能设备铺设+使用教学
3. 文旅融合型:景区周边商户的线上平台入驻帮扶
上周遇到个有意思的案例(模拟场景):
商户:“我们客栈在碧峰峡景区,想线上推广但不会操作”
地推组长:“我们可以帮您完成平台入驻,再培训服务员引导住客写点评”
这种「驻点式服务」比传统地推转化率高出数倍,而且能签长期合作哦~
当然,找到靠谱项目是团队运营的关键。就像小王说的:「选项目要看三个匹配——地域属性匹配、团队能力匹配、收益结构匹配」。比如雅安这样的旅游城市,民宿数字化改造项目可能比单纯APP拉新更有持续性。
有朋友可能要问:具体怎么对接这些项目资源?这里就要提到「资源集散平台」的价值了。通过接入正规渠道,团队可以同时接触多个项目方,根据季节和市场需求灵活切换。比如某平台用户(某三线城市团队负责人)就同时运作着社区服务和景区推广两个项目,实现「旱涝保收」~
最后来个选择题:如果你有50人团队,会优先选择哪种项目?
A. 高单价但低频的硬件设备推广
B. 低单价但高频的社区服务项目
C. 政府背书的文旅类长期项目
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选择思路(笑)
突然想到个关键点——「团队分工」!建议把50人分为:
▸ 10人专项组(负责商户洽谈)
▸ 30人执行组(分片区驻点)
▸ 10人机动组(处理突发情况+数据反馈)
这样既能保证执行效率,又能培养多面手~
还记得去年接触的李大哥团队吗(模拟案例)?他们在绵阳专门做社区快递驿站联营,通过帮居民免费收件获取精准用户画像,后续再针对性推广社区团购,这种「服务换信任」的模式值得借鉴。话说回来,你们团队最擅长哪种服务场景呢?
任何地推项目都绕不开「资源透明度」这个坎。建议在选择合作方时重点考察:
✓ 结算周期是否清晰
✓ 数据反馈是否实时
✓ 是否有成功案例背书
毕竟团队成员的付出,值得被靠谱项目温柔以待~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1531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