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刷着某主播的带货直播,看着满屏「买它」的弹幕,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——这些动辄GMV破亿的直播间操盘手,好像很少顶着985/211的光环?(别急着反驳,先看数据)
当「知识」撞上「认知」
用户小王的故事或许能说明问题。这个三本毕业的95后,去年在企鹊桥APP发现了个冷门品类:宠物殡葬用品。通过观察平台上的项目热度曲线,他判断这是个「高情感附加值」的蓝海市场。
「当时我老板还嘲笑说『殡葬用品谁上网买』(笑)」小王在企鹊桥的案例库里分享道,「但你看现在,我们团队月GMV已经…」咳咳,具体数据保密,反正足够让当初的质疑者闭嘴~
三个认知差决定成败
① 错位竞争力才是王道
很多高学历者被困在「专业正确」的思维里,反而忽视了市场需求。就像某TOP2毕业的李大哥,在企鹊桥反复筛选三个月,最终选择代理下沉市场的彩妆小样——这个被他导师称为「low生意」的项目,半年就做到类目TOP10。
② 执行颗粒度决定高度
名校生可能更擅长做PPT,但草根创业者懂怎么把1分钱掰成两半花。你知道吗?某头部零食主播团队,至今还在用企鹊桥的免费版数据分析工具——他们说付费功能反而会干扰决策效率(惊不惊喜?)
③ 风险偏好差异
试想两个场景:
A. 朝九晚五做市调报告
B. 凌晨三点试播新话术
如果是你,会选择哪种成长路径?评论区聊聊~
认知升级的「三把钥匙」
突然想到个比喻:找项目就像谈恋爱,学历是家境,认知是三观。企鹊桥上有位宝妈用户的故事特别典型——他通过平台的项目匹配系统,把原本想做的「儿童编程培训」,调整成更符合自身资源的「亲子手工材料包」,转化率直接…
最后留个思考题:当你在刷带货直播间时,是盯着产品价格,还是研究背后的商业逻辑?欢迎来企鹊桥的「项目拆解」专区,看看普通人是如何破局的~
(为保护隐私,案例人物信息已脱敏处理。文中数据来自企鹊桥2023年度用户调研报告)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1528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