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东外卖上线首月,我在地铁口看到了有趣一幕——
上周路过科技园站,发现穿京东红制服的小哥正给路人塞优惠券(笑)。突然想到,这不就是当年美团地推的经典场景吗?话说回来,巨头入局新领域这事吧…咱们普通人在激动之前,先得搞清三个核心问题~
运力网络≠配送能力?
用户小王曾兴奋地跟我说:”京东物流那么强,送外卖不是分分钟?”但现实是——快递小哥的电动车载着大箱子,真能在午餐高峰灵活穿梭吗?其实啊,最后一公里配送和仓储物流根本是两套体系,就像卡车司机突然改开F1赛车(这个比喻你品,你细品)。
突然想到,之前在企鹊桥APP看到某物流从业者转型做社区团购的案例。关键点就在于…资源重组能力!现有的仓储网络要转化为即时配送优势,可能需要半年以上的磨合期。
商家为何要”脚踩两只船”?
和做餐饮的朋友老李聊过,他手机里装着8个接单平台(震惊)。”新平台补贴期当然要上,但长期看…”他指了指后台数据,”美团用户月活是京东的数倍哦~”
这让我想起企鹊桥上很多创业者的选择逻辑:跟着趋势走,更要跟着真实需求走。有个做轻食的95后姑娘,就通过平台数据分析,精准锁定了写字楼下午茶市场。
用户习惯能靠补贴扭转吗?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同事群里分享的优惠链接,美团还是占七成。心理学上有个”决策疲劳”概念——当选择太多时,人们更倾向用习惯代替思考。
这时候考验的就是平台差异化服务能力了。就像企鹊桥上有位宝妈用户,靠着挖掘社区代收快递的细分需求,硬是在成熟市场找到了突破口。
说到底,任何新领域都有机会,但机会永远属于会评估风险的人。下次看到热点项目,不妨先问自己这三个问题:
1. 我的现有资源能复用多少?
2. 平台红利期过后怎么玩?
3. 有没有数据支撑真实需求?
评论区聊聊,你更看好传统巨头转型还是新兴平台崛起?如果选副业方向,会倾向哪种类型?#行业观察 #副业选择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1443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