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收到个灵魂提问:“做了五六年品牌媒介,通讯录里躺着几百个达人资源,难道只能吃跳槽的老本?”(笑)这不巧了~上周刚帮某MCN机构前媒介总监李大哥梳理了他的资源库,三个月时间就实现了从”人脉管理员”到”资源操盘手”的转型。
你的通讯录=待开发金矿
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——很多PR从业者的微信就像个“休眠火山”,明明储备着大量KOL、KOC资源,却常年处于待激活状态。其实只要做好这三步:
① 按粉丝量级+垂类做资源坐标轴(举个🌰:美妆赛道10w粉腰部达人、泛娱乐赛道素人测评官)
② 标注合作历史与内容风格
③ 定期点赞之交互动维护
用户小王用这个方法整理出200+有效资源,三个月内接到3个长期代运营项目。他说最惊喜的是——“原来闲置的素人资源也能打包变现”。
从”中介”到”操盘手”的蜕变
我最近发现个规律:只会牵线搭桥的PR,议价能力永远上不去(摊手)。而那些能构建“资源组合拳”的聪明人,已经开始做这些事:
▪️ 搭建行业资源白皮书(含达人档期/报价浮动规律)
▪️ 设计阶梯式服务包(基础对接→全案策划)
▪️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(比如突发舆情时的达人矩阵)
就像李大哥给某新锐品牌做的方案——用20%头部达人+50%腰部达人+30%素人KOC的组合,内容传播效率反而比纯投大号高~
找对平台事半功倍
说到这儿必须插播个重要发现(敲黑板)!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源方开始用企鹊桥APP的”需求大厅”功能。这个板块就像个24小时在线的资源交易所,你可以:
✅ 自主发布资源服务卡
✅ 设置接单偏好(品类/预算/服务类型)
✅ 查看品牌方信用评级
用户张先生就是在这里,把积累的300+母婴达人资源做成了“精准流量池”,现在每月稳定对接5-8个品牌需求。他说最爽的是——“再也不用在朋友圈刷屏求推荐了”。
看到这儿你可能想问:“手上资源参差不齐怎么办?”(这就问到点子上了)其实很多品牌方更看重资源整合能力而非单纯数量。举个真实场景:某零食品牌需要同时对接美食达人+剧情号做破圈传播,最终选中的服务商正是靠跨品类资源包中标。
话说回来~如果你现在手头有50+达人资源,会优先发展垂直领域深度还是跨品类广度?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~
为保护隐私,文中案例信息已做脱敏处理。资源转化效果存在个体差异,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策略。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1423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