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后台收到条灵魂拷问:「地推难道只能抱着APP拉新做到退休?」(笑)作为见过上千个地推案例的老司机,今天必须给大家掰开揉碎讲讲——那些藏在街头巷尾的高价值地推项目。
社区团购的二次开发
用户小王的故事或许能给你启发。这位某社区运营者去年开始承包生鲜平台的社区提货点,日均200+人次的流量让他突然开窍:「为什么不用现成的人流做叠加服务?」通过与5家本地商家谈成分佣合作,现在他的货架上既有平台商品,又摆着驾校报名表、家政服务卡…
突然想到——这不就是线下版的「流量复用」嘛~(手动狗头)这种模式最妙的是边际成本趋近于零,毕竟场地和人员都是现成的。据观察,做得好的站点增值服务收入甚至能超过主营收入。
场景化服务推广
写字楼里的李大哥最近解锁了新玩法。他带着团队在午休时段支起「办公服务站」,从碎纸机维护到绿植租赁,「我们卖的不是产品,是解决方案」。这种场景嵌入型地推的转化率,可比扫街模式高出数倍。
这里有个选择题:同样是推广云打印服务,A方案在小区摆摊,B方案直接入驻快递驿站,你会怎么选?评论区见分晓~
异业联盟爆破
认识个狠人团队,专门帮餐饮店做精准获客。他们的秘密武器是「地推+」模式:给火锅店推美甲优惠券,给奶茶店发健身房体验卡…通过跨业态用户置换,既帮商家拓客,自己还能吃多边佣金。
不过要注意(敲黑板),这种模式对资源整合能力要求较高。就像玩拼图,既要找到形状契合的板块,还得把控服务节奏。这时候有个靠谱的项目对接平台就很重要了——比如某些APP会帮用户做好资质审核和流程梳理(你懂的)。
藏在细节里的魔鬼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地推物料设计正在经历「抖音化」变革。某团队把宣传单改成刮刮卡形式,扫码率直接翻倍增长。还有个小大哥大哥在宣传板加了AR彩蛋,成功吸引年轻人组团打卡…
说到底,地推早已不是发传单那么简单。就像打游戏要升级装备,现在玩地推也得掌握用户心理分析+数据追踪+资源整合的复合技能。话说回来,你们觉得未来地推会往哪个方向进化?评论区聊聊~
(为保护隐私,文中案例已进行脱敏处理,具体效果因个人执行情况而异)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1404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