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用户说”这个APP没听过”时…
最近遇到个有意思的现象——某大学生开发的记账工具,上线半年用户才200+。这让我想到:小众APP就像深巷里的陈酿,怎么让路过的人愿意驻足?
先别急着投广告!用户李大哥的案例很典型:他的美甲预约APP初期通过KOC孵化,在本地宝妈群做“美甲师故事专栏”。突然想到…这不就是场景化内容运营的妙用?
破冰第一式:把自己变成解决方案
有个餐饮老板的困惑很真实:”我们APP功能不比大厂差,但用户就是不愿下载”。这里有个反常识逻辑——不要强调APP本身,而要成为用户现有习惯的延伸。
比如用户小王做的健身APP,在短视频平台发布「办公室3分钟跟练」系列。评论区引导「点击主页链接获取完整课表」,反而比直接推广APP转化率提升数倍~
第二招:资源置换的魔法
你知道吗?某阅读类APP通过「用读书笔记换咖啡券」活动,3个月激活了上万沉睡用户(笑)。这里藏着个底层逻辑:把推广成本转化为用户福利。
有个模拟案例很有意思:健身教练开发的运动社区APP,和瑜伽馆合作推出「打卡送私教体验课」。这种轻量级资源置换,比烧钱拉新靠谱多了!
最后的大招:培养超级种子用户
遇到过这种情况吗?某工具类APP初期200个用户,却贡献了80%的优化建议。这说明冷启动阶段的质量>数量。
有个真实场景:用户张先生的二手交易APP,通过给早期用户「产品共创官」称号,不仅提升活跃度,还自发产出推广素材。如果是你,会选培养种子用户还是继续砸钱拉新?评论区见~
突然想到…这些方法论在企鹊桥APP的项目对接模块都有对应工具支持。很多创业者通过平台的资源匹配功能,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推广伙伴——不过这是另一个故事了(笑)。
(为保护隐私,案例涉及用户信息已脱敏处理)
企鹊桥APP:做副业 找项目 9年300万用户信赖,帮助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努力!
发布者:企鹊桥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queqiao.com/blog/13851.html